“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组织没有因为我受处分而放弃我,而是想尽办法鼓励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上进,那我就不配做一名共产党员!”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建交局干部张某因为一次工作失职受到处分后,单位领导多次找他谈心谈话,他终于重树信心,工作也重新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和肯定。(7月13日,光明日报) 十九大以来党内以整风精神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建设活动,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原则,一些干部因此“跌倒”甚至“落马”。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跌倒”干部不妨拉一把,让其重拾信心,力戒“一处了之”,是做细做实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的重中之重。 在此之前,干部一旦犯错“跌倒”,就如同自带与选人用人“绝缘”的标签,将身处无法得到组织重用,同事信任的窘境之中无法自拔,被“边缘化”、坐“冷板凳”等是常有之事。长此以往在严重的思想包袱压力之下,受处分干部就会形成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的状态,倍感前途暗淡无光。 严管出战斗力,厚爱出凝聚力。“惩处从来不是目的,教育挽救才是最终目的。”让受处分干部重拾为民服务的信心,组织常态指导监督,确保关爱工作落实到位。干部是国家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他们违法乱纪,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来说是重大损失。在公职系统人才任用中,对“污点”干部存在着顾虑和担忧是人之常情。但人生有奋斗,风光大不同,犯错在所难免,因而不能“一竿子打死”,不抛弃、不放弃受处分干部,给他们思想上引导和工作上帮扶,尽快走出思想的“泥淖”,从内心改正错误,轻装上阵。从而真正体现执纪监督的“力度”和组织关爱的“温度”,让教育管理和关心关爱工作全面覆盖、切实到位。 关于“跌倒”干部重新站起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又得到重用的新闻报道不在少数,这是对受处分干部的一种鼓励。跌倒并不可怕,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可怕的是丧失了奋勇前进、不断进取的勇气和决心。跌倒干部撑着新时代政策的东风,理应不断反省自身,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给自身减压轻装上阵,投入到为党和国家事业奉献的洪流之中,付诸实际行动,当好本职工作岗位上的“排头兵”。 干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流砥柱,同样对“跌倒”干部的作用也不可另眼相看,需要一视同仁的对待。对这些“跌倒”干部不妨搭把手、扶一把,鼓励其振作起来甩掉思想包袱,将自身的压力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动力,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韩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