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了3名一线扶贫干部,他们工作的村子尚未脱贫摘帽。在平时,他们有的加强走访和重点排查力度,让孩子不辍学、上好学;有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条件,落实医保政策,让村民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还有的把农村危房改造做细做好,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为困难群众兜住底,让他们生活有保障,未来的好日子让人期待。(4月22日,人民日报)
帮扶脱贫就要帮到群众心坎里,有学可上,有病可医,有房可住,这是对于我们贫困地区的群众来说是最基本的需求。然而,因为地形、地貌、环境等影响,有一些地区还存在学生没法完成9年义务教育;病了没钱可治,小病拖成大病;房子岌岌可危,人畜混住的情况,因这些造成贫困户无法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无法摆脱贫困问题。
而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最需要也是最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在贵州威宁大树村,村支两委与学校紧密结合,通过定期走访排查,致力于消除本村辍学隐患。通过解决辍学儿童家庭的实际问题,改善学校师资力量,对接老师了解情况,让当地的孩子能够上学,有学可上,保障本村孩子能够顺利完成9年义务教育。广西那坡那布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新建卫生室,重用有责任心的村医,让村民能够就近看病。同时保障群众的医疗保险,政府兜底,为全村人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让本村村民看得上病,也看得起病。而云南贡山秋那桶村通过改善危房,保留民族风貌,不仅解决了本村住房问题,还引入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了增收。
脱贫攻坚,我们从各个方面帮扶群众,不仅让群众实现了最基本的需求,还切身感受到变化,增强了群众摆脱贫困的信心和毅力。政府为群众兜了底,那么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实现经济的增收,为脱贫帮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淼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