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7月15日 新浪新闻) 新时代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具有新担当新作为,这是时代赋予干部的使命,也是党和人民对干部的期望。 上海市出台本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落实中央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发展、敢于担当作为。其目的就是在通过有效途径寻求干部与社会、干部与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实现最大限度发挥干部的作用,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 社会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付出了总要有一定的回报,干部作为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在工作中有付出了也就同样渴望回报,只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之后,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才能形成“活水源头”。 当然,给予干部的回报不是单一的物质回报,而是具有多种多样的,比如精神上的奖励、岗位上的重任、职务上的提拔等都具有实际效果。但归根结底,不能离开“三个坚持”。 坚持注重实绩考核评价干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千百年来人们从治国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了这个结论。新时代,两个一百年,这就是党和国家绘好的一张蓝图,我们必须科学的、结合实际的一茬一茬接着干。实现既定的目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广大干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这就说明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绝对杜绝政绩工程,不能只看面上,要看基础打的得牢不牢,地基打得实不实。注重从干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等方面考核评价干部。 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要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坚持原则,按照政策,实事求是考察干部,让好干部真正受尊重、受重用,让那些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真正没市场、受惩戒。坚决禁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坚决纠正唯票、唯分、唯生产总值、唯年龄取人等偏向,采取经常性、多渠道、多层次了解干部,通过认识、观察、熟悉、比较,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 坚持加强干部作风的日常监督。纪律和规矩是一条红线、一条底线,监督干部就是保护干部不碰红线,不踩底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在干部走偏方向的时候,党组织伸手拉一把,使其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所以为了保证干部走正确的生命线,各单位各级党组织要经常性对干部开展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关注干部的朋友圈、生活圈、社交圈,力求全面掌握干部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督促干部远离各种诱惑,永葆政治本色。 总而言之,要激励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只有找到干部个人与社会集体的“最大公约数”,找准关键环节,明确目标与方向,让干部在工作中公平公正、合情合理享受到应得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这样才能让干部安心、安业,主动增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主动担当主动作为,自觉把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清风正气弘扬光大,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职责,全力以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李坤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