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卫生计生委 张晓红)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而在家风建设中,“孝”不仅是领导干部应当重视的,而且是所有百姓都应有的品德。《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将第五集的报得三春晖与第四集的 国之本在家紧接着播出,大概也就是传达了这样意义。 宋代有八德,孝为首德;儒家文化认为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孝经·开宗明义》《论语-学而》《孝经》《二十四孝》……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家教、家风,修身齐家丰富的文化积淀,“孝”自古就在我们的道德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下为“子”,上为“老”,“孝”字的写法显示了长幼尊卑的次序,礼节,也可形象地视为儿子背老父母,更是直观的孝行。 2013年7月“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尽孝”成为了每一位公民的明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将其立法,是希望能将现代孝道文化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时候,谈了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首先提到的就是尊老。父母、长辈抚育我们成长,我们理应孝顺他们,这样才有利于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 “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君主可以用孝治理国家。”史上唯一被记入《二十四孝》的汉文帝刘恒是一位孝顺母亲的仁孝之君,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衣不解带,倾心伺候,还亲尝汤药,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由对亲人的孝与爱,又延伸到对百姓的爱戴,同时也影响了百官,百官以他为榜样,使得西汉社会发展兴旺。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总书记又强调,如果人民能够将善事父母之心广博于天下人,如果领导干部能够以善事父母之心善事天下百姓,尊之爱之,养之敬之,视百姓如父母,视百姓之父母如自己之父母,则国家必定兴旺。 “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传承孝道的实在内容。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把养老加上了健康的理念。今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取消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新举措不断出台,为的就是助力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2.4亿老年人将能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了。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