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享受“星级”服务打“call” “跑了一个月,来了好多次,看车大爷都认识我了,还没办成!”这是市民“跑断腿”的抱怨;“排队70分钟、办事5分钟”“配套设施不便民,甚至成摆设”,这是企业和群众“干急眼”的经历;“他着急下班,叫我明天再来”“脸难看、事难办”,这是老百姓遭遇衙门作风后的吐槽…… (人民网10月14日)山东倒逼推进“一次办好” 当前,全国各地实施的推进“放管服”推向纵深的发展,山东的“一次办好”是它的升级,是它的缩影。群众的事就是咱们自己的事;群众的烦心事,就是咱们自己的烦心事。今年7月下旬以来,山东主要媒体派记者暗访各市政务中心,看群众办事能不能真正“一次办好”,让不少基层干部“红脸出汗”,变得坐不住、慢不得。媒体有效参与监督和直接问责。“一次办结,群众满意”,作为“放管服”改革升级版,倒逼各级各部门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提升效能。 群众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服务“上帝”。“一次办好”能不能真正“应办即办”“说办就办”,能不能切实“一次办结”“办就办好”?山东聚焦问题精准发力,下猛药治沉疴。群众喜欢实事求是,不喜欢“花架子”。目前,山东省向社会公布的“一次办好”首批清单,按事项层级分,省级共1552项,市级平均1460项,县级平均969项。明确要求省级新闻单位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不积极、不到位,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闻不问、不担当不作为,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坚决予以曝光。 根据群众需求提出优化方案。认真摸排群众服务事项清单,量化到表格里,书面公示给群众,满不满意在群众心里有数。媒体赴政务中心等群众热门办事场所进行暗访,感受群众办事的真实面。采用“大众调查”“曝光台”等栏目,原汁原味展示种种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山东电视台把批评报道放到省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震动带来大改变。 “标本兼治”倒逼庸懒散者立行立改。监督有声响,怠政必问责。发现问题,并举一反三,切实提高办事质量和效能。济南市成功的走出“第一步”。6月底,有155人因为不作为、违反工作纪律或者服务意识差,被市纪委一次性问责,这也是济南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问责。向群众公示办理流程,公开监督人员姓名、电话以及群众举报电话,有效的提高审批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培。有效发挥舆论监督和问责,“一次办好”正走出政务大厅,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贯穿政府运行各环节,渗透经济发展各领域,延伸到社会治理各方面。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办事热情周到,办出群众满意的效果,要全面梳理排查难点、痛点、堵点,真正把“一次办好”落实到位,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添砖加瓦”。(李永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