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强化督查检查考核结果的分析运用,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对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要褒奖和鼓励,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要警醒和惩戒。对各种告状信、检举信,经核实有问题的要依纪依法处理,没问题的要及时澄清、公开正名,对诬告陷害的要严肃追究责任,推动形成勇于担当作为、敢于抵制歪风邪气的良好政治生态。(2018年10月10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基层干部作为落实党的惠民利民政策的重要执行者,扮演者“连心桥”的角色。当前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的纵深推进,基层干部往往在各类形式多用的责任状、督查清单中不知所措,迷失了方向,有的基层干部被贴上了“表哥”“表姐”的标签,但有的不必要的督查也让很多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事实上,表格数据不能代替走村入户、实地走访;资料盒也不能全方位的展示工作的成效。因此,为基层干部去掉不必要的“包袱”迫在眉睫。 一方面要在思想上放下“包袱”。很多基层干部经常一看到督导清单、责任书往往就丧失掉了工作的积极性和激情,在各类资料复印和填写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下村走访入户调查的时间大量减少,为民办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能够有效发挥,因此基层干部需要在思想上放下保护,自觉提升政治站位,科学统筹好工作时间,分清主次,把日常工作做在平时,正确认识督查指导的意义,自觉提升工作效率,努力克服厌战情绪,在思想上轻装上阵。 另一方面,要在行动上放下“包袱”。很多基层干部由于工作任务较重,对很多工作往往敷衍了事,不愿与农户面对面交流。面对各式各样责任状,很多基层干部往往不愿担当,不会担当,不能担当,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因此,要科学制定和完善干部的管理和考核办法,让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有想头;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让基层干部感受到党的关心和关爱,放下包袱,踏踏实实去干好各项工作,努力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仆。 作者姓名: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