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把好‘两个坚决维护’这个‘方向盘’,坚决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10月12日 《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肃清腐败余毒,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但是在一些部门特别是基层组织管党治党长期失之于宽松软,党的领导弱化、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导致政治生态受到污染,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就需要我们上下一心,多方联动,全面铲除腐败这个污染源。 铲除腐败这个污染源需要党员干部立足自身,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要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需要党员干部对党和国家“信”和“忠”,心中永远都要把党和人民摆在首要的位置,需要党员干部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需要党员干部严以律己,始终保持高尚的操守和气节,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从自身的角度杜绝腐败的发生。 铲除腐败这个污染源需要国家实行奖惩结合的制度。铲除腐败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严厉惩处的尺度,才能真正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形成不敢腐的高压态势。同时铲除腐败也要完善奖励制度,对风清气正的组织及个人进行奖励,营造不想腐的氛围。 铲除腐败这个污染源需要强化群众监督。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反腐败的路上一定不能忽视群众的监督作用。纪检部门可以通过在指定地点设置“微腐败”投诉箱,严防群众身边“微腐败”情况发生,另外畅通群众信访通道有助于国家听到地方和百姓的声音,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政治生态的净化、修复,需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只有上下一心,多方联动,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才能涵养好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