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林 于 2018-10-12 11:53 编辑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这些亲切的话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我们观“平语近人”,就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育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当崇德修身之表率。 为何要崇德修身?这个问题其实很早就有了答案。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王夫之也说:“身教重于言传。”这两句话都说明教师高尚的人格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长期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证明,教师是学生成长的路标,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烙入学生的心灵。而师德则是一面旗帜,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道德定向促进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的心态,能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高尚的情操,能够引领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何崇德修身?习近总书记在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中指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这三个“牢固树立”,就是我们育人者崇德修身的行动指南。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既要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又要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用实际行动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正内涵。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生长。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使命光荣,只要坚持崇德修身,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必将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取得累累硕果,一路芬芳。 (作者:万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