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了20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这是继4月27日该网站第一次通报24起典型案例后,“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曝光专区”第二次集中通报典型案例。(7月13日人民日报) 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关心的“大事”,也是当前全国最大的“民生工程”。在脱贫攻坚中,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貌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扶贫领域的贪腐及其他违法违纪问题也被频频曝出。从通报的这20起典型案例来看,所暴露出来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涉案人员多为基层干部,其中一些涉案金额不小,且其行为侵害的是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乃至“救命钱”,啃噬的是群众获得感,严重影响扶贫政策和项目资金的精准到位,严重危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决打掉的“拦路虎”。 笔者认为,扶贫资金被侵占,有涉案人员法纪意识淡薄、道德底线缺失的原因,而监管不到位是最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对扶贫资金动手要严惩不贷,实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首先要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加大通报曝光和问责力度,及时督促整改,提出问责建议。对于向扶贫资金伸手的人都应受到党纪国法“零容忍”的严厉惩处。其次,注重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对党员、干部进行广泛深入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营造“不敢腐”的态势。最后,对群众反映的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要高度关注,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从重从严从快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作者:刘勋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