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回看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绝非一帆风顺,而是几经挫折、饱受风雨。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次迸发出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实践。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然要求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不断把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有机结合;必须坚持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甄别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全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集的重大宝贵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土壤,正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把“理论的种子”与“历史的沃土”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在“第二个结合”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必须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不断继承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嵌入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阐释和研究,让马克思主义蕴含更加丰富的中国智慧。 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坚守好党的理论创新的魂和根,并不是要封闭、僵化和保守,而是要开放、灵活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势不可当。”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正确走向;必须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