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重大考验面前,更能考察识别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注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党员领导干部在和疫情作战斗,有的冲在最前线,有的在后方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全国上下,万众一心,齐心抗疫,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先进典型。如何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党爱国热情,并在抗“疫”一线考察识别优秀干部?通过新闻媒介宣传抗“疫”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华商报“华商汉中”头条号刊发了一则抗“疫”一线党员干部的事迹刷爆微博、朋友圈,文章第7则有这样一段内容“王慧将出生不到20天的双胞胎儿子哄睡……刚起床不久的两个孩子稚气地问‘妈妈干嘛去了?’”出生不到20天就能说话,网友直呼“毁三观”。事后,虽然华商报向广大网友道歉,但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 考察识别抗“疫”一线优秀干部是前提。新闻媒介宣传抗“疫”,往往呈倍级放大效应,特别是负面问题会被无限放大,甚至成为“网红”。所以,只有把真正的好干部、实实在在的优秀干部宣传出去,才能汇聚起共同抗疫的磅礴之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大关头、关键时刻。”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抗“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提供了基本遵循。这就需要我们组织部门重点考察一线抗“疫”干部是否把讲政治作为首要标准,是否秉承好艰苦奋斗的传统,是否发扬好埋头苦干实干作风,是否践行好廉洁自律的要求,是否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是否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是否严密细致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各级组织部门只有切实把工作开展在日常,把功夫下在平常,摸清掌握干部队伍基本情况,才能真正把如焦裕禄、谷文昌、黄文秀等好干部“选”出来,宣传出去。 先进事迹的真实性是抗“疫”宣传的生命力。好干部考察识别出来后,重点就在于讲好其先进事迹。然而,先进事迹不是写小说、编故事,是基于干部实绩的现实描述。但是个别宣传工作者为了拔高典型,不顾实际,捏造编造故事,违背了新闻尊重客观实际的初心,禁不住网友深挖,为日后埋下了巨大隐患,正如新闻中出生20天的孩童就能说话,难怪网友调侃“现在的记者,门槛太低了,只要会胡编乱造就行”。挫伤的不仅是媒体、个人形象,更是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抗疫宣传是团结人民、凝心聚力、鼓舞士气的重大举措,广大宣传工作者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实”字原则,才能真正讲好抗疫故事、传播好抗疫声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玉溪市峨山县委组织部 雷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