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未来在青年。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复兴号高铁设计研发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8岁,北斗卫星核心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6岁,“中国天眼”研发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0岁等各式各样的“大国重器”中不乏青年科技人才的身影,甚至有部分年轻人“挑大梁”。主角优秀成绩的取得固然令人兴奋,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青年科技人才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比如职业早期科研支持不够、成长平台和发展机会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只有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才能持续巩固青年科技人才各尽其能的良好局面,进而更好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 一、精心培育“苗子”,以更精准的滋养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各级组织部门应制定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按需培养,按照当前发展需求,实施精准育才,为驱动国家发展打造一支高质量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二、全力打造“舞台”,以更有力的平台展示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平台是青年科技人才茁壮成长的“土壤”。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就是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的方向。为此,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紧紧围绕国家人才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交流学术、分享成果、了解政策、开阔视野的平台,创造展示风采的机会。 三、关心备至“餐盘”,以更贴心的服务保障青年科技人才。“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服务好则人才聚、事业成。不仅要懂得“重金引才”,更要学会“筑巢引凤”,要注重倾听人才意见,做人才的知心朋友,化解好人才在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当好“店小二”。提供好“一站式”效率服务,清除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要建立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注重物质奖励,提高经济待遇,把青年科技人才的有关待遇落到实处,让人才劳有所得。 “功以才成,业有广才”,培养造就大批量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唯有给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才能促其心无旁骛地逐科技报国之梦,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奉献青春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