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时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公司的飞机铆装钳工,枭龙、歼10、歼20等各型号上千架战机上都留下过他精湛的技艺。30年来零失误,刘时勇靠的是“笨功夫”和钻研劲儿。(1月6日,人民日报) 在工作中他总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不敢有一点马虎。铆装最考验手艺的是制孔,几乎每个部件都要通过制孔才能铆接,“某些精密部件的孔径精度必须控制在0.02毫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1/5”。为了确保不出错,在有限的空间里只能趴、躺、跪,有时候甚至还要被倒吊着作业。“如果失误一次,就可能导致整个零件报废。” 面对如此严苛的条件和高精度要求,刘时勇从未出现过产品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这些都是他自己反复摸索、练习,刻苦努力的成果。科技在进步,时代在进步,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 刘时勇的创新热情也越来越浓厚。30年来,刘时勇自创精确修配方法50余种,攻克技术难关60余项,累计节约生产成本近3000万元。如今,已经是首席技能专家和高级技师的刘时勇,仍坚守在一线岗位。他开始了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传承。“我们这个行当需要工匠精神,要心细、胆大、有想象力。”刘时勇对徒弟说。心细,必须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干细致活儿;胆大,是在具备操作水平的条件下,将一切都考虑清楚后放手去干,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想象力更不可或缺,要有提前将操作步骤在脑海里过一遍的能力,模拟实操各个环节,降低出错风险。 刘时勇是可敬的,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飞机事业做贡献,哪怕是在年老后,他也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毅然的把自己的技术进行了传承。对我们来说他传承不光是技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了国家民族复兴,努力拼搏的工匠精神。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向他学习,要以他为榜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奋斗,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为此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百舸争流中劈波斩浪、在千帆竞发中勇立潮头,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