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临近年底时节,党员干部总会下基层进行走访慰问。这些慰问中还是有个别党员干部习惯身居高位,放不下架子,在慰问中坐在大巴车上与大路周边早早等候的群众打几局官腔,或是到指定住户家里坐在太师椅上,与周边群众“谈心问需”。这些高高在上的“坐姿”,给基层干部群众带来了压抑,从而堵塞了意见、民意通道,让走访慰问流于形式。 这种端起领导架子,即使与群众坐的再近,心也都隔的很远,更别说谈话谈到群众心里。笔者认为到了基层,我们党员干部就要学会放下身姿,要主动与群众坐到一起。就像前端时间武冈市法相岩街道部分党员到基层工作时采用的方式,自带凳子,与群众聊天时挨到群众坐,有时候忘了带凳子,都是直接找根长凳子与群众肩并肩坐在一起。 武冈市法相岩街道党员干部的这些做法都是放下身姿,贴近群众的一种积极工作方式。基层工作,根在群众,如何解决问题和矛盾,要从群众身上找答案。俗话说领导坐啥凳子群众也知道这是领导,但和群众坐一样的凳子能反映出党员干部谦逊可亲的态度,能够拉近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也更容易产生效果。我们从历史中也能找到这种事例,例如,刘备三顾茅庐,终获得诸葛亮的认可成就自己大业;唐朝宰相娄师德忍辱负重,即便遭人排挤,依然“恭勤接下,孜孜不怠”,得以功名始终。 这些事例无一例外证明了基层干部在群众沟通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架子、放下身姿,主动与群众融到一起,以心交心,这样群众才愿意掏心窝子、愿意讲实话、讲困难。走访慰问,唯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坐一条凳子,才能让走访慰问透着人情味,让干部群众舒心、暖心 (作者:张小北) 真实姓名:张北北 单 位: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