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5|回复: 0

地名是乡愁记忆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244

主题

12

回帖

6297

积分

记者

积分
6297
发表于 2019-12-10 09: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名是乡愁记忆
唐剑锋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首档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热播。成为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会”系列新成员;节目播出后,在全社会引发共鸣。
中国人对地名,有自己的寄托,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在中国人的感情里,地名不仅仅是地名,更赋予了地名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及代表性等特性。有人说,地名是中国人的一种乡愁,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文化记忆;我们中国人对地名,有一种情有独钟的感情。
对中国人来说,地名不仅是一种特殊的人文记忆,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为载体,生动展现了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聚焦地名背后蕴含的寻根文化、孝亲理念、安宁向往、奋斗精神,激发了公众对脚下这片土地的集体共鸣。福州市民陈斌认为,“众多地名像一张张名片,反映的是历史的回忆,也是文化的沉淀。节目特别强调地名文化的时空横纵关联,在兼容并包、交相辉映中,向人们述说历史的深刻烙印,让我们的内心自然升腾起了对民族历史的认同感、自豪感。”
也有观众表示,《中国地名大会》带领大家重新认识地名文化,领略地名背后的历史、生活、情感和信仰,展示了一个回望历史、赓续传统、思索当下、展望未来的中国。对于新时代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中南大学教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表示,“重视地名文化,也就是在重视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历史。”对地名熟悉不熟悉,爱护不爱护,保护不保护,是对国家与民族历史有没有感情,对传统文化有没有自信;也是记住乡愁的一种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地名就是乡愁记忆,有我们的感情倾注。谈到乡愁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一个老地名,不仅是一片保留完好的历史文化老街区、老村落,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一个地方的文化密码。
《中国地名大会》,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多维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唤起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这是一堂生动的地理知识课,也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旨在提醒我们:不要让快速的现代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让地名变“味”、丢了“魂”、失去“根”。
节目播出的同时,还推出“地名背后是家乡”短视频挑战赛等线上互动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这种创新的节目形式,勾起了人们对家乡、对乡愁的回忆和记忆,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找回了我们对地名文化的那种敬畏。《青岛文学》杂志副主编张彤说:“地名,历史文化的入口”;有了这个“人口”,我们才能找回我们丢失了记忆,找回我们的文化自信。
江苏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工作人员林辰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观看《中国地名大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一路走来所留下的令世界叹为观止的足迹,并带着自强不息、生机勃发、万古长青的内生力量。如第一期所提到的‘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对联,使我们江苏人想起由‘难通’变‘通江达海’的巨大变化,以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





上一篇: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下调
下一篇:致敬脱贫攻坚“时代楷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时代新声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4-20 16:00 , Processed in 0.226827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