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基层党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检视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锐利武器,保证高质量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 不怕“红脸”,敢于晒出问题。在民主生活会中,每名党员一定要把自身的问题认真剖析、讲清讲透,对自己的不足之处直言不讳,查摆问题开诚布公,制定措施切实可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查找的问题准确,挖掘的思想深刻,得到的精神营养丰富。只有广大党员在暂时“献丑”中感到“脸红”中,保持清醒头脑,才不会让“思想尘埃”侵蚀心灵,让不正之风损坏党员的光辉形象。 不怕“伤人”, 敢于动真碰硬。俗语说:“枪打出头鸟”,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正是熟知这一道理,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民主生活会上亦步亦趋,等待观望,不先发言、不先进行批评,有其他领导干部开了头,再附和跟上,别人讲什么话,我就讲什么话,别人剖析的程度,就是我批评的深度,导致在民主生活会上形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被动局面,往往最后“一团和气”。笔者以为解决这类问题要一针见血、真诚不讳地提出,以自己的“刺”取“扎”同志心灵深处,使同志在灵魂的颤动中,激活长期呆滞的神经,真正时刻头脑清醒、斗志昂扬。使身边的同志在自己敢于“伤人”的壮举中,灵魂受到触动,思想得到净化,党性得到增加强。真正使他们在自己敢于“伤人”的壮举中,灵魂受到触动,思想得到净化,党性得到增强。 不怕“批评”,敢于开门纳谏。批评就是要揭开伤疤、戳到痛处。莫要讳疾忌医,让批评这一剂苦口良药无用武之处,直到最后病入膏肓。当然,批评需要途径,要有广开言路的渠道,让批评成为一种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也是开门纳谏的核心目标。要敢于开门纳谏,树立“为百姓谋利”、“对群众负责”的宗旨观念和职业道德,建立健全畅通群众诉求、排解群众忧难的长效机制。建立群众问题“座谈会”制度,听真心话。要下基层听民言、在群众中察民情、上一线体民生,必须向群众问苦问难、问计问策,以知执政工作之不足,以寻改进作风之良方,以求促进发展之妙法。 网名:123木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