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紧密联系国家与人民历史脉络的桥梁,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统文化更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生生不息的中国人民勇攀高峰的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培育文化自信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道德水平出现了下滑现象,人们在社会上越来越追求功利,奉献精神渐行渐远,个人主义盛行。这些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挑战,所以我们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大力度对其价值进行挖掘,让它“活”起来,继续在新时代贡献力量。要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表达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依旧是独树一帜,更具光芒。 同时,我们要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立足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注重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相协调。其中,关键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的关系,着重解决当今中国的发展问题,在倾听时代声音中回应时代要求。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只有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进一步说,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守正”,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传承和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谓“创新”,则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赋予传统文化以新形式和新表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之所以坚定文化自信,不仅得益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新时代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