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要“实”字当头 “稳就业,稳住了我们的心。作为大学生,我们能端稳‘饭碗’,也不妨主动创造‘饭碗’!”王少华说。(11月20日,人民日报)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和谐,而基层干部又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要实干、真干、敢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干部干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虚头巴脑”的干部之所以存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群众在干部考核中的作用弱化甚至虚化。因此,在考核评价使用干部时,必须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始终把“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干部实绩评定的第一标准,让群众给干部“画像”,切实把那些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的干部选出来、用好。基层干部,长期与群众打交道,若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终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作为基层干部,就要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说干就干,讲效率,讲成果,不拖、不等、不推,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坚持务实,要做到说实话、办实事。说实话是弘扬务实精神的基本要求,丁是丁,卯是卯,有喜报喜,有忧说忧;办实事是实践务实精神具体方法,即便工作岗位不起眼、手头工作再简单,也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完成,力求实效。 坚持“实”字当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实干就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坚持“实”字当头,要以明责任为基本保证。当前,新时代新发展新机遇,也面临经济减速换挡、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敢为、能为、有为”的精神面貌,忠于职守,不马虎、不推诿、不耍滑,尽心尽力、尽其所能地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养成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从政的良好习惯,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基层干部要真正扑下身、沉下心,不做虚功、不图虚名,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巧干,自觉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以实干实绩实效赢得组织认可、群众信赖。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能不能形成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工作氛围,关键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主要领导的作风、习惯、素养,对于本地区本单位的干部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实践也表明,只要抓好“关键少数”这一个,就能带动“大多数”这一片。这也提醒我们,要坚决淘汰那些拿原则作交易的“投机”干部,警示那些口惠而实不至的“广告”干部,剔除那些只爱当官不爱做事的“花瓶”干部,形成以实绩论高低、辨真伪、评优劣、定上下的选人用人导向,引导党员干部勇做、争做新时代的实干家。 实字当头,就是要保持实事求是、工作热情不减、干劲不松。各级干部都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昂扬干事创业的一股子劲,坚持实干为要、实干为先,一个难题一个难题抓破解,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建设,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实干求实绩、以实绩赢民心。上下要拧成一股绳,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齐心协力,共同把我们共同的事情办好。 (作者:雪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