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窗通”系统将窗口职能下沉、延伸,使得园区服务站真正成为分布式、多点化政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做到政务服务“零距离”,解决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园区事园区办”。(11月5日,人民日报) 现在,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农村,由于经济发展制约,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原因,再加上农村群众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需要办理的事项不了解,不熟悉,来回跑,更加重了他们的办事难问题。群众办事往往出现“办事五分钟,咨询两小时,往返好几趟”的情况。如何使得群众办事“一趟清”,能从跑几次才办好事,做到跑一次就能办好是个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将窗口职能下沉、延伸,使群众能在各个村、社区接受行政审批指导服务,就能大大改善办事“跑断腿”的情况。 针对社会保障、户籍办理、工商注册等日常登记业务,行政审批部门可以以一线窗口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经历为支撑,分析总结日常行政审批工作最常见的问题,结合本部门行政审批日常所需材料、流程、申请表格模板,整理成册,发放到每个村、社区,并定期到每个村、社区进行业务指导。办事群众可以到村、社区咨询办事流程,预先将所需材料准备齐全,将申请表格填写完整,这样不仅减少了行政审批时间,也避免了因少带材料导致的重复跑腿的情况,更减少了窗口工作人员因接听咨询电话带来的时间浪费情况。 基层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群众做“减法”,让干部做“加法”,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相信,未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群众办事会越来越便利。笔者也希望能通过一点一点的改善,不断优化服务环境,使群众办事能从以前的多跑腿,到现在的少跑腿,以后更能不跑腿,便民服务真正“便”到群众“家门口”。 (作者: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