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务公开缩短干群之间距离 哪些信息群众最关心,哪些信息就被录入到“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像村(社区)党务、村务、财务、村情、乡规民约等信息都在平台“晾晒”,实时动态更新,平台更具服务性、服务更具贴近性。(人民日报 11月5日) 1985年,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地的个别农村采用召开会议、张榜公布、印发手册等形式,公布宅基地划分、村集体财务收支和计划生育等情况;1994年,中央提出凡是涉及全村群众利益的事情,特别是财务开支、宅基地审批、当年获准生育的妇女名单及各种罚款的处理等,都必须定期向村民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2004年中央进一步阐明了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具体政策要求。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随着科技的进步,村民能够便捷地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和知晓权,只有把村务公开工作做好,才能进一步保障村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进一步行使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才能反映村干部的廉洁自律和威信,才能促进干群矛盾的缓解和干群信任的加强,对培养村民民主法制观念,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各级政府都要主动增强公开意识,将涉及群众利益的财务情况、民政福利、办事流程等事项主动公开,还要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随时主动与群众沟通交流,公开其它群众需要公开的内容,使政务公开能够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动态化。同时要转变以往藏着掖着偷着干的思想,打开天窗说亮话,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能够打消群众对干部的猜忌与误解,做好政务公开,从本质上来还能保证干部安全,提高干部积极性。(文/木子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