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变了!总能听到当地人这样感叹。的确,昔日荒草丛生的小河沟,变成游人如织的“十里画廊”;贫瘠土地“长出”乡居竹屋、农村公园,变身魅力“竹海”;曾经干涸的黄河故道,万亩果园香飘四方;贫困村里建起一个个扶贫车间……(人民日报 11月8日)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很多贫困地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路修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人民生活变的更加富裕了。多年的脱贫攻坚战,在当地政府与群众的共同探索下,许多地方都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道路,总结出了许多先进的发展经验,为其他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立了榜样。在商丘市虞城县,将“产能带动、能人带动、内力驱动”三者相结合,打好组合牌,取得高质量脱贫成果,顺利通过摘帽验收。 发展产业是火车头。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产业发展能提供工作岗位,能使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使贫困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的最佳途径。虞城县依托交通优势和灌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使各个项目一一落地,为群众找工作提供了机会,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人才引进是增强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优秀的人才都向往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为大城市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这也造成了普通小县城人才流失的现象,缺乏人才支撑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原因。虞城县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能人返乡,以人才促发展,增强了当地发展的活力和底气。 树新风是源动力。一个地方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对当地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社会更加稳定,群众思想更加上进,经济才会发展的更好。虞城县在创新乡村基层治理上狠下功夫,小到家庭矛盾有人调解,大到红白喜事有人管理,使乡风文明深入人心,使群众观念得到极大转变,实现了扶贫先扶智的目标,为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小头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