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扶志。从“要我富”到“我要富”,涵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考验一地的扶贫策略,考察扶贫干部的工作能力。总结当地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的缺少文化,有的没有技术,有的思想落后,有的不会计划……这就意味着,除了利用政策兜底极少数贫困人群外,必须从转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入手,培养贫困群众的自信心和奋斗能力,帮助他们克服依赖帮扶的心理,努力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人民日报》7月12日) 脱贫攻坚是一场全国性的战争,这场战争不是政府机关一方面的抗战,需要的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抗贫战争,然而出现了一些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要懒懒到底,政府来兜底”等不良现象,有的认为“国家的不拿白不拿”,不愿脱、不想脱,争着建档立卡当贫困户,甚至有人坐享其成,不劳而获,把争当贫困户、低保户当成一种荣耀。这些思想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度,因此在脱贫战中不仅需要政府“帮一把”,自己还要“蹬一脚”。这样,才会取得全面脱贫的胜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这就要求在扶贫脱贫项目中,要补足贫困户的精神之钙,扶贫干部要加大对贫困户的知识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扶贫力度,在扶贫入户过程中向贫困户宣传十九大精神,积极,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树立贫困户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自信心,让贫困户懂得脱贫在有政府的帮助下自身努力更重要。 精神脱贫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扶贫干部要久久围攻。根据贫困村的的实际情况,脱贫人的脱贫方式,在每一寸树立一个通过政府帮助,自身努力奋斗而脱贫的榜样,为贫困村所得的贫困户应在一个通过自身努力才能快速摆脱贫困的氛围,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所有的贫困户都积极工作起来,不再有等、靠、要的思想。当然,思想工作需要扶贫干部不断的宣传、不断的给贫困户灌输要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贫困状态的思想,将思想扶贫工作制定出方案,并形成长效机制。(刘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