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党员群众参与党务和村务活动的主要阵地,更是广泛联系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为满足党员群众对活动阵地的需求,各地区掀起了建设村民活动场所的热潮,活动场所覆盖率越来越高。但是有些问题却不得不引起注意,部分地区活动场所使用率偏低,活动场所成为了村民们办理红白喜事的专属地,利用场所组织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文化娱乐活动等相对较少,活动场所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村级活动场所管理责任落实不力,是其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地方在活动场所上“重设施建设,轻管理利用”,仅是如完成任务一般建起活动场所就了事,导致场所出现闲置、管理混乱、设施设备损坏严重、卫生脏乱差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加强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 一是完善制度管理。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办法,压实工作责任,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统筹使用。强化监督问责,定期开展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监督检查,对管理不善,场所作用发挥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形成村民活动场所建管用长效机制, 促进组织活动场所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明晰产权管理。各活动场所要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帐,对活动场所资产、设备进行登记造册,防止了活动场所资产、设备流失。定期开展活动场所财物盘点,严禁以任何理由将活动场所设备转移至村组干部个人家中保管。由于换届或其他原因出现人员变动时,要严格实行财产移交,移交工作必须在乡党委和村“两委”监督下规范进行。 三是完善服务功能。要注重发挥活动场所作用,明确村级活动场所“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技能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的功能定位,不断拓展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在农村民主管理、党员教育、服务群众、活跃文化、畅通信息等方面的功能,定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学习培训、文艺活动、节日庆典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使村级活动场所真正发挥“强党建、聚民心”的战斗堡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