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墩墩苗”,不能有预设的晋升路线图。 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不是预设晋升路线图,不是为某个具体对象实现具体目的而设置的具体培养锻炼。把苗墩好,苗才能壮。墩苗的过程,是培养的过程,也是观察的过程,淘汰的过程。越是德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推到重点建设项目和基层一线去,越要赋予艰巨任务。(7月11日,求是网) “墩苗”是指农民为了让庄稼生长得更好,在一定时期内控制施肥和灌溉,尽量让庄稼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促进根系发育。据了解,庄稼有没有“墩苗”,对其生长影响很大。庄稼生长是这样,人才的成长更是如此。年轻干部的成长都需要一个必要台阶和递进式历练过程,只有让他们多“墩墩苗”,有目的为他们搭台子、压担子,让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干艰巨、困难的工作,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得到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才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当下,一些年轻干部被戏称为出家门、进学校门、入机关门的“三门”年轻干部,虽有丰富的书本知识,但对社会实际了解不够,缺乏基层实践和艰苦环境的历练,工作经历比较单一,品性和能力素质存在缺陷,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宗旨意识淡薄,缺乏应急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年轻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选拔年轻干部虽然不能唯台阶论,但必要的台阶无疑是需要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乃至成长为高级领导年轻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锻炼。只有经历过基层岗位的锻炼,才能加深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只有在一线岗位上处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才能学会处理复杂问题,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只有多“墩墩苗”,把基础打扎实了,年轻干部才能显示出其厚重,才能在未来发展中走得更稳更远。 年轻干部要想成大器、堪大用,“墩墩苗”、打基础是必经之路。当下,培养年轻干部,就是要有计划、有意识地把年轻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放到矛盾集中、环境复杂的地方,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主战场,去经风雨、见世面。让他们和基层年轻干部群众一起摸爬滚打,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学习处理复杂多变的局面,体会基层年轻干部群众的艰辛,尝遍酸甜苦辣的滋味,磨练顽强的意志,培养敢于担当的作风,练就“能干事、会干事、干得事”的本领。 作者:布夫惹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