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1|回复: 0

[已拜读] “穿”越时代的变迁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14

主题

77

回帖

8698

积分

记者

积分
8698
发表于 2019-9-25 14: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饰不仅是我们礼仪之邦的千年文化载物,也是当今我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晴雨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的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母亲说“的确良”是奢侈的梦想
听母亲说,她们小时候的一件衣服,往往是大哥穿了二哥穿,二哥穿了三哥穿,再轮到到母亲穿的时候,冬天的棉袄已经不怎么保暖了。小时候哥哥们淘气,衣服总是被姥姥缝了又逢补了又补,可谓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虽然破旧但也算干净,等到了母亲上初中的时候,才第一次穿上一件新衣服,那是姥姥背着几十斤的大米到二十多公里外的镇上卖了,换了几尺“的确良”回家给母亲做的。当时“的确良”布不吸汗、不透气,但可以印染出各种鲜艳的色彩,对于习惯了粗棉布和单色衣物的母亲来说,拥有这么一件花衣,穿在那个年代就是最“时髦”的风景线!南方的冬天没有暖气,五六点的清晨,茅草屋上还结有冰块,庄稼也穿上了一件冰纱,母亲说那时候每逢下雨天,上学路上只能光着脚丫在稀泥地上溜,把布鞋脱下来放在书包里“躲雨”,等到了学校双脚冻得通红发紫,因为舍不得把自己唯一的布鞋打湿了。
小时候的我总盼望着过年过节有新衣穿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是卖布的,母亲也是裁缝,可以帮客人加工面料衣服。到了九十年代初,随着轻工业的迅速崛起,衣着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工厂流水线生产的成衣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小作坊手裁缝制,家里也顺应社会的发展改行卖起了衣服。那时候父亲会定期去一百多公里外的批发市场进货,每到过年过节或是生日,父亲会在进城采货时为我准备新衣礼物,每次收到新衣服我都会小心翼翼的收藏在衣柜里,等到像春节那样隆重的节日才舍得拿出来“显摆”,在小伙伴中间砰砰跳跳开心好一阵。小时候穿上一件漂亮的新衣,虽不足为奇但对于农村的我来说也十分珍视,小小的童年里藏着我的新衣梦。
如今,孩子的衣服多的已经快塞不下衣柜了
今年,我的孩子降临了,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宝宝的衣柜已经从最初的小收纳箱变成了单独的大衣柜,保暖衣、毛衣、体恤、裙子、羽绒服……各式各样的衣服塞满了衣柜,每天变着花样的给孩子穿,对于生逢新时代的孩子们来说,穿新衣已经像家常便饭一样再普通不过了。今天,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衣着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穿有补丁的衣服,也不再为穿上一件新衣而欣喜,人们更多的是注重衣服的款式、设计、舒适度,种类繁多,休闲的、运动的、时髦的、职业的……样式也是“乱花渐入迷人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穿衣。衣食住行缺一不可,而“衣”排在第一位,是百姓生活的头等大事,衣着如“穿在身上的历史”,它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记录着建国70年来时代的巨变、文化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新中国成立70年,从紧缺到充裕,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每季都有新衣穿,从最初为了蔽体保暖到如今突出个性追求多元化,再到当下流行的“汉服热”“国货潮牌”……服饰的变迁见证了新中国70年来百姓物质生活的日益丰沛,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蒸蒸日上,也见证着我们文化自信的步步回归。
(作者:余子)





上一篇: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育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
下一篇:点燃初心火焰,厚植爱国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时代新声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5-20 14:34 , Processed in 0.225079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