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是我国南北天然分界线,也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和水源涵养区,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博物馆”之称。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指出,秦岭“这样的自然生态美景,谁都不能破坏”。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对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规建别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近日,陕西省和西安市对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规建别墅问题展开新一轮的专项整治。其实,早在2003年陕西省政府就发文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秦岭北麓区域内从事房地产开发,修建商品住宅和私人别墅”,此后还出台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 连续多年来,陕西曾多次对秦岭地区违规建房乱象进行整治。2012年,拆除了41栋违规别墅。2014年,强制拆除和没收了202栋违法建筑。2015年,对137名责任人员进行了追责。然而,在层层禁令的高压之下,秦岭违建别墅缘何“屡禁不止”,令人唏嘘不已。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令人赞叹的“中国奇迹”,但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秦岭违建别墅,就是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趋使下,打着发展经济的“巨型横幅”,贴上生态宜居的“精美标签”,披上文化产业“合法外衣”,钻起了政策法规的空隙“打擦边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接生态环境,坚决摒弃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发展老路。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据了解,陕西省和西安市虽多次出台政策规定,但条文中却不乏漏洞和模糊地带,导致秦岭生态保护未能尽如人意。老问题还没有解决,又出现了新问题,这样一来,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再也不能把环境问题一层一层堆积下去、掩盖起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们必须坚决守护,坚守底线和环境保护不动摇,必须尽快修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规定,补上政策规定的漏洞,同时要明确具体的监管责任,把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人类赖以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
敢于亮剑,标本兼治。以前,我们对公职人员的监督还有空白地带,造成了一些公职人员长期游离于监督之外,有一些人肆无忌惮地违法乱纪。《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颁布实施,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我们要发挥好监察持续强大震慑威力,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有效监督,要让问题暴露出来,要让有问题的人坐不住。秦岭违建别墅,我们要善于发现各类突出问题,坚决查处违法乱纪的行为,公开反馈和整改情况,不断扩大不敢、知止的氛围。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要坚持标本兼治,剑指问题,倒逼改革,完善制度。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彻底根除秦岭的“别墅之殇”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声音和实践导向。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作者:终南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