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张贫困户家的“门前照”火了,有些许年代的木质大门紧闭,旁边斑驳的红砖墙上,是几行毛笔字:“各位领导:本人已脱贫,请不要再来打扰了”。(澎湃新闻) 精准脱贫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经的一道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是一直以来对党内干部提出的要求。然而“门前照”的出现,不难发现我们扶贫干部与贫困户之间有了脱节的现象。扶贫是时间紧、任务重的一项工作,党员干部不能在工作中只“向前看”,以完成任务数为目标;扶贫工作要时不时的“回头看”,解决掉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脱节现象。 扶贫工作“回头看”,党员干部要“俯下身”。精准扶贫不仅要紧随制度的步伐,更应该关注的是贫困户的自我感受。部分基层扶贫干部只抓制度,通常以“扶贫者”的“架势”来到贫困户中“大干一场”,“高姿态”的条条说教,忽视了贫困户的内心感受,也忘了要“俯下身”与贫困户共事。贫困户与扶贫干部之间没有身份的高低之分,只是角色的不同。肩负扶贫的重任,扶贫干部更要“俯下身”为民,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 扶贫工作“回头看”,党员干部要“沉下心”。扶贫是一份精细的工作,不能是以套模式的方式“走马观花”的开展工作,必须考虑到地域环境、风俗文化等方方面面,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扶贫方案、开展扶贫工作。扶贫不只是“一袋米一桶油”,这种形式化的“走过场”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层扶贫干部就要“沉下心”来,与贫困户共同寻找脱贫的方法,因地制宜,实实在在的让贫困户脱贫。 习总书记说过: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党员干部要“俯下身”,杜绝“高姿态”的说教,不要有理所应当的思想;党员干部要“沉下心”,不以脱贫数为目标,“形式化”的开展扶贫工作,放下浮躁的,因地制宜的脱贫。扶贫路是一条很艰辛的路,扶贫路上更要的“回头看”,看问题、看成果,吸收经验,更精准的扶贫。(何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