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秋梦 于 2018-9-17 09:11 编辑
习近平主席多次访问俄罗斯。在发表重要讲话、重要文章和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常深情地讲述一些动人的小故事。这些故事,是昨天和今天两国关系的缩影,更昭示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地久天长。(新华网,9月16日)
中国有句俗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俄两国人民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习近平讲的这几个故事表明,鲜血凝成的友谊坚不可摧。中国和俄罗斯,不是一天两天的朋友,在战争年代,他们是携手“打豺狼”好兄弟,在和平时期,他们是共同发展的好盟友。中俄关系全面加深,不仅有利于双方更好地应对危机、化解压力,而且也大大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这样的友谊,是两国之幸,是世界之福。
朋友,就是在大雪纷飞时送炭的人。回想抗战期间,来华的苏联空军志愿人员多达2000余人,多次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库里申科就是其中之一。1939年,库里申科受苏联政府派遣,率“达沙式”轰炸机大队来到战火弥漫的中国,投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洪流。这种友谊就叫做:为你两肋插刀,互不相忘。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国虽然战事吃紧,但也不会不闻不问,中国飞行员唐铎作为苏军空中射击团副团长,鹰击长空,在同法西斯军队的空战中屡建战功。他们的举动,就是友谊的象征。他们,只是两国互助的一个缩影。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遭到西方制裁时,中国及时伸出了援手,与俄罗斯签订了能源采购大单,并且支付了预付款,为俄罗斯解了燃眉之急,在军事合作方面,俄罗斯同意向中国出口苏-35战斗机、S-400防空导弹系统和拉达级常规潜艇。这样的举动,是中俄关系走向紧密的重要标志。这是什么,这就是你有情,我亦有义的具体表现,当你有困难时,兄弟决不会隔岸观火,落石下井,他会伸出双手,给你最温暖的拥抱。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曾经接待900多名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疗养,其中一名叫席浚斐的儿童许下心愿,希望长大后来俄罗斯读书。现在他的愿望成真,在远东联邦大学就读。原政务院经济总顾问、苏联援华专家组总负责人阿尔希波夫,武汉长江大桥总设计师西林,浙江省首位外籍劳动模范西特里维等,他们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俄罗斯美女愿意远嫁中国,这些故事就是人民友好往来的生动例证,口说无凭,事实为证,国与国的交往,属于国家的层面,民与民的想通,才是友谊更深的体现。
一个故事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当昨天和今天的“珍珠”连成了串,就延伸进了明天。未来,熠熠生光。我们坚信:中俄两国这对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守望相助的好朋友、精诚协作的好伙伴,他们的携手是两国这幸,他们的相助是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福。历史已经证明,历史也将再次证明,中俄的故事,将是一段留芳千古的佳话。
(作者:李秋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