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树立标杆,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本是一件好事。但半月谈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工作刚开展就急于总结成绩、炮制典型,出现打造“速成典型”“盆景典型”歪风,不仅对开展基层工作毫无益处,反而恶化基层政治生态,对踏实肯干的干部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9月14日,半月谈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工作中,为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找典型、树标杆本无可厚非。如果不是实实在在的典型、标杆,而是为了应付考核检查,临时造的“盆景”,不仅劳民伤财,起不到正面引导作用,还是一种跑偏的政绩观,是形式主义,它展现的是虚假的、不实的工作作风,与树典型的本意背道而驰,带了一个不好的头。
有些地方工作方案才刚刚出来,就紧锣密鼓的开始张罗着抓典型,造声势,显成效,把一个蚂蚁吹成大象,形象华丽,氛围浓厚,可实实在在的“干货”却没有多少,愚弄了大众,也是自欺欺人行为。有了面子,没了里子,长此以往,败坏了共产党员的“肌体”,营造了一种不好的风气。与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造典型”“造盆景”上,不如脚踏实地的从眼前的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正确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不要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无法自拔。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时候说一个谎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圆。“造盆景”“造典型”毕竟不是真了,为了做给别人看,造了假,战战兢兢,如坐针毡,生怕被人看出来。当造假现象无法延续时,只有继续不断说谎,最终将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对干部个人成长不利,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更是不利。
共产党员要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抓典型,树标杆,要经得起历史和现实的考验。干工作,绝对不能生搬硬套,玩“套路”,要坚决杜绝“速成典型”冒头,多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作者:陈红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