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于革命家庭的李宏塔,在安徽生活、工作多年,曾担任省政协副主席。但无论身居何位,他始终按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言传身教,让革命家风代代相传。(8月22日,人民日报)
作为“红色后代”的李宏塔,其祖父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父亲李葆华曾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可谓家世“显赫”,但李家四代,良好家风代代相传。祖父李大钊可谓清贫一生,“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是其真实写照。父亲李葆华十分简朴、为人清廉,家中家具老旧、沙发坐下就是一个坑。李宏塔天天骑车上下班,在55平方米的旧房里一住就是16年。儿子李柔刚结婚,婚礼布置简单,所有礼钱如数奉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最好的家风就是父辈的言传身教。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在家庭教育中,就应以李宏塔一家为榜样,注重言传身教,处处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子女的表率,教育和影响子女。久而久之,子女也就知道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自古以来,良好家风而备受社会推崇。孟母三迁,断杼教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典故,无不展示了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风传承。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倡导家风的典范。其中诸葛亮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中国古代家训中的名句。不仅让其子孙后代受益无穷,对后世也影响深远,如宋代包拯、明代于谦、海瑞、清代名臣左宗棠等,无不以诸葛亮为楷模。
家风好坏,不仅关乎家庭的兴衰与荣辱,也关系着党风和政风。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良好的家风不仅能为家道兴盛打下基础,也是国家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保障。
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真正肩负起从严管家、从严治家的责任,培育孝义、忠诚、勤勉、节俭等良好家风。
要培育良好家风,关键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党性修养,强化实践锻炼,培养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坚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当然,良好家风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久的积淀和坚持,更需要将其精髓代代传承,在为家庭幸福赢得保障的同时,也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李琼芬)
|
上一篇:党组织引领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下一篇:变革、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