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时代答卷,必须下大力气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四川日报)
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川经济总量实现了从百亿到千亿再到万亿、甚至三万亿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下,四川如何把握住发展机遇,从经济大省转型成为经济强省,从而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通过乡村振兴,提升硬实力。四川是农业大省,但还不算是农业强省,通过乡村振兴,使四川农业由“大”到“强”。一方面,可以通过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例如休闲农业。同时,部分有历史积淀的乡镇,可以挖掘历史资源,发展古镇旅游业。一些近郊乡镇,可以发展一些农旅经济等等。
二是重视人才培养,提升软实力。四川是人口大省,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同时也存在着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尤为重要。一方面,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建设高校实验室,建立校外培训基地,使高校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对已经参加工作的劳动者,也应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加强理论培训。多措并举,增强劳动力整体素质,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三是坚持创新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想要实现创新发展,首先就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要立足传统、突破传统,要依托现实、推动变革。创新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四川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下,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布局信息科技、生物科技、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高新产业,带动区域发展,助推产业升级,从而提升四川经济总体实力。
四川从经济大省转型成为经济强省,既需要通过乡村振兴,提升硬实力,也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做支撑。以创新为基石,筑牢发展新动能,从而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作者: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