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0|回复: 0

平凡岗位隽拔的心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2

主题

0

回帖

24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43
发表于 2019-8-15 15: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和超,男,汉族,35岁,系昆明市五华区卫健局综合监督执法局职工。2018年3月,根据区委、政府的选派到禄劝县则黑乡炭山村驻村。一年多以来,该同志克服各种困难、发挥丰富的基层经历及专业优势,恪尽职守、圆满完成了贫困村脱贫出列的任务。
一、 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创造一切条件开展驻村工作
该同志妻子在老家昭通的一个县城工作,本为两地分居。当初,把要去驻村的消息告诉妻子、父母的时候,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越来越远离了,现在你们还没有孩子这可怎么办啊”,妻子没有说话,沉默着。通过他本人与父母的多次沟通,一家人都极力地支持了他的驻村工作。父亲还开玩笑似的说:“你之前一直在乡镇工作,去了那里,你更如鱼得水嘛,好好的做点事,比什么都强”。
炭山村是则黑乡最远的一个村子,东临普渡河与东川接壤,西临金沙江与四川会东相望,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区。从村委会到乡上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但这里没有公交车、班车等客运车辆,当地老百姓出行主要靠摩托车。驻村的头一个月可难坏了这个小伙子,因为他没有出行的交通工具,乡里要开例会布置各种工作,平时的走村入户也成问题,这段时间多亏了村支书、主任的摩托车才勉强应付过来。但他与他的另一名同系统的驻村同事都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还得想办法解决出行问题。商议着,这事向派出单位反映吧,现在公车改革了,单位车辆也少,估计也是解决不了,就硬着头皮一人出了4000元钱买了一辆二手夏利车专门用于驻村。
则黑乡黑山羊比较出名,老百姓基本都养殖黑山羊和少数的牛马等牲畜。炭山村也不例外,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养殖,并且这里村民的畜圈都紧邻大门,进门就必须经过畜圈。每次走访农户回到住处,身上总出现团状的红色疙瘩非常痒,起初以为自己过敏了或是不适应这里的气候才出现这种状况,直到无意间在身上抓到了几只跳得厉害的小虫,才知道身上的疙瘩是跳蚤咬的。原来是蓄圈的跳蚤太过热情跑到身上来了,知道原因了就有办法对付它,这个东西最怕水,洗两次澡把衣服泡来洗了就没事了。所以后来每次入户回来,每位队员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泡衣服。
二、全面掌握村情,立足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创造和谐的干群关系
驻村伊始,王和超和他的驻村同事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跑完了全村9个村民小组。与组干部座谈20场次,入户200余户。基本掌握了各组的地域、民族、文化、风俗及建设等特点。了解到国家多年来在危房改造、民生低保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很好地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少数群众对个别干部和部分政策不满,在脱贫攻坚期间不支持甚至反对村委、工作队的宣传发动和政策实施。对此,王和超及他的同事们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有机会就对群众做思想工作,明确的告知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工作队会全程参与村上的各项决策,请大家放心,虽然不能做到绝对公平,但力求相对公平,并且把群众思想工作列为了驻村期间一项重点工作。
一个下着滂沱大雨的下午,一名张姓村民怒气冲冲地冒雨来到村委会,告知他的房子在大雨中很危险,打电话给村上干部没人接。在稍微安抚了这位村民的情绪后,王和超和他的另名同事就冒着大雨和道路上垮下塌的危险,来到这位村民家。在查看了房屋及周边的地理环境后,王和超一边安慰着他,一边用以前担任国土所长掌握的知识,给这位村民详细地讲解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知识,村民可能是感觉到比较专业的缘故,紧绷的神情看上去舒展了许多。最后告诉他,虽说不是很危险,但确保万无一失,还是最好搬到安全的住处暂避,并且帮助他在民政联系了一些物资,以备临时之用。
在走访村小组二组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个组因搬迁村委会一事,几乎整个组对现任村干部不满。他们认为把村委会从他们二组搬到其他组,是村干部的私心,目的是为了方便干部上班,以及更好地发展他们小组。对于这样的矛盾,王和超和他的同事没有急于给村民做任何解释,而是充分向村委会,乡政府了解情况后再做工作。通过召开小组会议,讲明搬村委会不是村干部的个人决定,这么大的事他们也做不了主,主要还是乡党委政府权衡全村做出的决定。对于他们对村委的决定不满,建议二组选出3到4位有威望的村民列席村委办公会议。通过参加办公会的形式,二组的村民渐渐地了解了村委的决策过程,更多地理解了村干部拿钱少,干事多的难处。一来二去,二组村民与村干部的矛盾就缓和了许多,工作队也取得了村民的信任。
三、扶志促内生,产业增后劲,深度贫困村顺利脱贫
出列
一结对帮扶干部向工作队讲述了一件事,他说:“为了他的挂钩贫困户尹某能顺利脱贫,他托亲戚在昆明给他找了份保安的工作”。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尹某时,尹某说:“他有国家给的低保、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土地流转,一年下来,有万把块钱够吃了,不愿意出去”。其实这并不是个例,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何提升群众的内生动力,让群众被动脱贫变主动脱贫,作为工作队成员的王和超及同事想了很多办法。他们紧紧依靠“三讲三评”,到每个小组召开评比会,白天群众农忙没时间,就用晚上的时间“挑灯夜战”。为使讲解不过于空洞、有可比性,他们以本村群众为素材,提炼了残疾人自主创业,大病家庭婉拒帮扶等感人至深的鲜活事例,让群众以例为镜反观自身。同时,还建立评比工作群,把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聚在群里,平时多发些政策知识、典型个案,通过感化年轻人来带动整个家庭主动脱贫意识的提高。
脱贫不能只靠当前的“速效救心丸”,要脱真贫真脱贫还要产业支撑。王和超发挥他研究生专业为设施农业的特点,在充分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编制了产业规划。把整村依据海拔、光照和水资源供给不同分为三个形态区。低海拔高光照区域重点种植甘蔗、芒果、甜橙等热带水果;中海拔地区重点种植青花椒、高粱,养殖黑山羊、牛;高海拔地区重点种植当地特色的白茶、养殖黑山羊、牛;对严重缺水区域争取一到两个太阳能光伏提水项目;同时,多方争取就业培训机会和就业岗位,增加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有了产业规划就有了生产增收的“风向标”。通过一年多的产业实施,群众增收初见成效,全村贫困发生率从之前的24%降低到了0.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通过全体扶贫干部的努力,村民的积极参与,炭山村通过了省、市、县各级检查验收。如今的炭山村,房屋稳固端庄,路面宽敞洁净、自来水清澈透明通往各家各户,数个文化场所点缀其中,犹如珍珠般镶嵌于这个宁静安详的山村。清晨,漫步于山间小路,沐浴柔和的阳光,呼吸着带有丝丝花香的空气,聆听清脆鸟鸣,颇有置身世外桃源之感。远处袅袅炊烟升起,似乎向世人展示她的感恩、热情、自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无奋斗 不青春
下一篇:扎根基层奉献自身,全心为民诠释担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时代新声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4-25 23:14 , Processed in 0.255483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