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要避免“厚此薄彼” 武汉市近年来大力推行“狮子型”干部调研工作,不唯年龄、不唯资历,只要想干事、能干事,都有被推选的机会,还可以毛遂自荐。2017年6月,309名干部进入储备库,其中,第一批108名干部被提拔到急难险重任务一线扛起重任,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33岁。(9月11日人民网) 选拔干部是促进干部队伍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更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将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让领导班子更加富有朝气和活力,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现实所需,未来所盼。 但是,一些地方却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片面理解成“唯年龄”,简单以年龄择优替代了素质能力等方面要求,无形中缩小了选拔干部的范围。此举一是让干部选拔成为“矮子中选高子”,难以保证选拔质量;二是让部分年轻干部油然而生一种优越感,因为缺乏竞争而渐渐失去成长动力;三会挫伤因年龄偏大不能“入围”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如同社会由各式各样的群体组成一样,干部队伍也是由不同年龄、学历、特长等的干部组成,还分上级部门、基层等不同岗位。不同类别和岗位的干部,都有他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比如年龄相对较大的干部,其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对形势的判断和问题的处置能力强,工作效率高;高学历干部理论知识丰富,理论视野宽阔,对问题的分析、认识和总结能力强;有特长的干部可以很好完成其他干部难以完成的工作;上级部门的干部“站得高看得远”,在宏观管理方面更具优势;基层岗位的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最清楚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最善于做群众工作等等。 党和国家的事业艰巨复杂,既需要高大上的顶层设计,也需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落实;既需惊艳世界的国家大工程,也需要走家串户的群众小工作;既需要打造中国名片,也需要抚平社会“伤疤”……。总之,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所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的不懈努力。 所以,选拔任用干部不能厚此薄彼,人为设立不必要的门槛和条条框框。既要努力培养发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又不能断了其他干部的“念想”,不能因为年龄“硬杠杠”就让其他优秀干部失去晋升机会,从而影响其工作干劲,对党和国家事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段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