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回复: 0

[已推搜狐] 基层干部成长“四要素”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38

主题

7

回帖

234

积分

记者

积分
234
发表于 2018-8-31 16: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层干部成长“四要素”

对于刚刚从学校踏入基层的年轻干部而言,有许多不适应。年轻干部唯有在基层经历深深扎进群众之中,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和群众观念,在基层将小事做好,难事做妥,才能真正在基层这个大熔炉里百炼成钢。


第一要素如“梅”之甘于寂寞。年轻干部告别了“温室”,刚踏入基层一线,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有许多的不适应,再加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用这根线串珠成链实属不易,导致部分年轻干部怀疑自己的选择,有些“耐不住寂寞”。陆游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彰显出梅甘于寂寞,妩媚脱俗,淡泊名利,而基层干部应有着梅花的精神品质,在基层一线勇担当、敢负重,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像焦裕禄那样到群众中去,像廖俊波那样书写生命的厚度与长度,像周智夫那样永葆政治本色不褪色,在基层一线把“官”做淡、把“事”做实,把“人”做好。


第二要素如“兰”之空谷幽放。“气若兰兮终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是孔子对兰花的赞誉;“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是朱德对兰花的评价……古往今来,说到兰花,文人墨客评价多以“淡雅,清秀,飘逸,超凡脱俗”。这种品质确实也是当天年轻的基层干部应该所思所学所想的。部分年轻同志来到基层发现部分老同志每天“朝九晚五”、“喝茶看报”,不自觉的自己思想上就有所松懈,心中产生一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无差别”的思想。所以作为年轻基层干部应多品味“兰”的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在工作感到乏力的时候多思考工作哪里不对劲;在受到负面思想所影响的时候多想想自己到基层工作的初心;在别人都下班而自己还在加班的时候多鼓励自己,要像兰花出深山而不忘深山,入城市而不恋城市,富不忘本,穷不忘源。


第三要素如“竹”之筛风弄月。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正应该是当今年轻基层干部所追求的。基层干部因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因此抱怨最多的可能是工作做不完,群众述求高,待遇有待加强……这些问题的确也真实的存在,但是作为年轻干部,如果工作带着过多的“功利性”,那么思想上“官本位”无法转变成“民本位”,行动上只会做与自己“有力”之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年轻基层干部唯有以竹之“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克服基层的困难险阻,在基层绽放自己的芳华,方能收获人生宝贵的财富。


第四要素:如“菊”之凌霜飘逸。“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历来赋予菊花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视为国萃受人爱重,菊作为傲霜之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屈, 人们爱菊花的清秀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基层干部的特立独行就是干群众工作有方法,解决基层问题有思路,按部就班的解决问题在基层就是“不作为、乱作为”的表现,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基层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学会如何因地制宜处理问题,做到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将人民群众的困难转化成工作前行的动力是年轻的基层干部在基层“墩苗”过程中需要学会的。

(作者:王俊杰)





上一篇: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下一篇:再好的制度没执行等于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5 23:22 , Processed in 0.19060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