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廉连问 问出的是责任与担当
2018年8月29日下午,《德阳政事廉连问》在德阳正式开播。节目通过曝光问题、现场质询、群众评议等环节,让有关负责人现场接受群众监督,问责不作为,治理慢作为,惩处乱作为,目的就在于以此推动全市干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提升工作质效,让老百姓满意。这次的廉连问,问出的不只是不足和差距,不只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更是问出了德阳市委市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政事廉连问,是德阳吹响新时期征程的号角。这次节目的开展,正处于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之后,是从向阳公社“敢为人先”首先摘牌到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德阳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中共德阳市委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决定》在德阳向阳生长的开花结果;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转变工作方式的时代写照。当扶贫走过场、数据造假、窗口作风等问题在全网面向全国人民直播时,这种红脸、出汗的做法,更彰显了德阳政府敢于自加压力、自曝家丑、直面百姓、敢于担当、正视问题、解决难题的决心和魄力。在这里,群众是考官,政府是答卷人,而考试成绩现场向社会公布,在这里,也许第一次的答案不尽如人意,但“开卷有益”的态度却让德阳政府洋溢着青年般锐意进取,敢于自我革新的精神面貌。 政事廉连问,是中国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德阳方案”。在俞可平教授的“善治”理论框架中,“民治”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理”方式,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利和权威,意味着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由“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格局的转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群众心里有本明白账,也最有发言权。这一次把话筒交给群众,把评分标准交给群众,充分体现了德阳市委市政府对目前党政机关干部中一定程度上小富即安、进取不足,思想僵化、墨守成规,不敢担当、拈轻怕重,各自为政、单打独斗,作风漂浮、执行不力,不讲规矩、政令不畅,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等问题的清醒认识。政事廉连问,正是“民治”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提高政府公信力,跳出“塔西佗陷阱”,不断转变“治理”格局提供了“德阳”方案。 政事廉连问,解决的不仅仅是民生问题。作为一名年轻的机关干部,我深刻感到广大青年干部也是这次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犹如春风化雨一般再拂醒了年轻干部茁壮成长的大地。如果说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那么机关中的长辈就是年轻干部工作中的第一任老师。青年干部的成才过程中,需要有外力的启发,教诲,指正,需要有良师益友的相伴,需要有宽容理解的氛围,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一段时间以来,作风问题不光影响了德阳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更深刻影响了德阳的发展软环境。据统计,2040年中国老龄化达到顶点。当年轻干部不能在一个良好、规范、充满活力的软环境中成长时,很难相信我们能在更加艰巨的条件下担当重任。正如王岐山所说,严管才是厚爱。这次的政事廉连问,通过辣味十足的方式,倒逼政府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改善政治生态,为我们广大青年干部营造了一个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工作软环境。它不仅象征着对德阳广大党员干部的关心,更是承载了德阳市委市政府对我们青年干部的厚爱。 一个理论的兴衰取决它对于新生事物的态度。当量子力学不断把微观粒子的研究纳入他的理论体系范围,而经典牛顿力学穷于应付的是时候,经典力学的衰落和量子力学的蒸蒸日上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一个政党和民族。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兴衰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而中国共产党的兴衰取决于共产党是引领新时代还是在新时代的问题后面亦步亦趋。政事廉连问,问出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德阳故事,正是德阳市委对全市人民的责任和担当,而下一次,将是德阳市委市政府给德阳人民最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