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要“实”不能 “虚” 近日,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庐丰畲族乡横岗村扶贫协理员肖良章,因不按规定认真入户核查贫困户家庭情况,导致多次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列为贫困户,被上杭县纪委监委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同时,该村时任党支部书记何新生、村委会主任肖正明因对扶贫工作领导不力、审核把关不严,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这则案例充分说明,我们党员干部在工作时,特别是干扶贫工作时,作风一定要实,来不得半点马虎。(8月3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有“绣花”一样的功夫。”摸清贫困人口底数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如果基础数据不准,又怎知晓贫困户的需求,又怎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核实时一定要进一步健全各级扶贫部门贫困识别机制,完善贫困户的基础信息,严把识别标准,严格识别程序和制度,既不能漏报真正的贫困人口,也不能把非贫困人口纳入扶贫对象。案例中扶贫工作人员,未通过实际走访,只仅依据邱其英本人的申请报告及包村干部提供的相关信息就进行认定,存在着审核把关不严、工作不实的问题。 其次案例中还存在着督查不实的问题。案例中提到该村时任党支部书记何新生、村委会主任肖正明因对扶贫工作领导不力、审核把关不严,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作为扶贫工作协理员肖良章来说,第一次没有把贫困户的情况摸清楚还情有可原,毕竟贫困户识别工作繁琐而且量大,难免会“减懒”。但是作为全村的带头人书记、村长,大致还是应该对全村每家每户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不了解就是不严不实。面对下属提交上来的贫困户名单,应该有个二次审核的过程,如果是对村情不清楚的话,他们村长、书记的职务也就应该到头了。 为了扎实开展好扶贫工作,一定要在“准、精、细、实”上下功夫。一是摸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加强贫困户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定期核查收入和消费状况,强化贫困对象各识别环节及识别部门之间的联动与协作,提升精准度,严防扶贫对象出现偏差,切实确保一个贫困户也不漏掉。二是要根据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施策,因人施策,每一项扶贫措施与政策都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探索扶贫模式,着力在基础设施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上聚焦发力,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三是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做细做实,切忌笼而统之、大而化之。从贫困村、贫困户的信息识别,到安排扶持项目,调配扶贫资金,制定扶贫举措,选派驻村干部,考核扶贫绩效,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条举措都要力求细致、精确、具体、有效。四是脱贫成效要实。重在祛除“贫根”,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能力,使贫困人口具备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能力,消除返贫现象。另外,还要大力发展教育,让每个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更应当以一种高度的使命感,把带领百姓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责任,在扶贫过程中务实去虚,杜绝飘浮作风,多干惠民实事,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 作者:蒲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