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幼时的记忆里,每天清晨和父母挥挥手,背着小小的书包,戴着象征少先队员的红领巾,哼着朗朗上口的《上学歌》,满面笑容走进校园,和同学打招呼,向老师问好。 时光一去不复返,随着社会的进步,少年们的书包越来越大,稚嫩的脸上架着一副比酒瓶底还厚的眼镜,甚至本应是嬉笑跑闹的幼儿园,却成了家长们争跑的起点。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让多少家长盲目寻求补习班,让多少孩子失去了童年的美好,让多少家庭开始劳碌奔波,只为争一个起点。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不可否认,孩子一直都被家庭、社会给予厚望,却因为过高的期待压弯了他们的背脊。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呵护的是学生的眼睛,维护的却是他们的未来。为减少学生生理和心理压力,国家提倡减负,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降低厌学的情绪。政策虽出,却为一纸空谈,少年承载的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的好名誉,以及学校完美的社会评价等等愿望,使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 俗话说的好,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家庭的延续,更是国家的未来。一昧压制天性发展,成就的是“制式化”人才,缺少的是天马行空的思维和挥洒自如的创新能力。因为压抑,有了叛逆;因为从未远走,所以胆怯;因为承载期望,忘了原本的光亮。少年的身心康健,不是家长的一杯牛奶,不是学校给的一张成绩单,更不是医生的一份诊断书,而是少年发自内心的笑容。 关心孩子无小事,从一次陪伴开始,从一次旅行开始,从一餐家常饭菜开始。还有什么能够比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镜片后的世界并不真实,缩小或放大都已失真。培养少年儿郎健康成长,刻不容缓!
作 者:颜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