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轻干部在基层淬炼成长
小吴是西部某乡镇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在基层已经工作了近10年,经历了基层公务员各种风风雨雨,仍像一头老黄牛一样埋头默默工作,似乎看淡了名与利。在同事眼里,小吴同志似乎没有什么上进心,智商较高,情商偏低,既不热衷与领导套近乎、拉关系,也不主动向领导申请晋升职务,有时对于领导的不合理、违规的行为竟然当面指出,犯了职场大忌。与小吴同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刘同志,小刘考上公务员才两年多,因为和领导关系处得好,深得信任,虽然业务上经常出纰漏,但因为年轻、善于沟通、对领导绝对服从,不但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领导的鼓励,很快获得了职务上的晋升。与小刘一起考上公务员的小等同志才来单位工作一年多,就因为工作上的突出表现,被县上的领导看中借调走了,虽然这有违公务员基层服务期限的规定,但“关系”到位,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虽然都是年轻的公务员,缘何命运悬殊?单位的老同志对小吴同志表示担心,不懂人情世道,就只能打杂。在基层,想要出人头地,比登天还难。虽然如今已经在县级以下机关实行了职级并行制度,但大部分公务员仍然更希望获得实职晋升或调至上级机关。毕竟,县级以上机关与乡镇机关的待遇相差很大,这是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
基层不是“跳板”,却常成“跳板”。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一线,是离最广大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是党和政府的“最后一公里”,为广大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再好的鼓励政策,再如何广阔的舞台,也只有真正沉下身心真抓实干,才能展现年轻干部的真才实学,才能磨练年轻干部的意志、品质和本领。实现中,一些年轻干部凭着过人的“后台”“关系”和成熟的交际能力,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得以借调到县级及以上部门,公务员招考公告中所标明的“五年基层服务期限”“八年基层服务期限”也沦为“可选择性执行的规定”。的确,一些年轻干部相当优秀,是县级及以上部门急需的人才,到了上级部门,优秀的人才无疑获得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好的干事平台,这是大部分年轻公务员不敢奢望的。不管是五年还是八年的基层服务期限,旨在让确保基层干部的稳定,让优秀的年轻的干部更好地扎根基层、在基层得到锻炼、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只可惜,当制度被选择性执行、让位于“人情关系”“领导意志”时,公务员成长的公平环境却遭受到难以估量的破坏。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一座“炼狱”,适者成才;只要能安心沉下去历练,就能得到成长。的确,对于一些人来说,基层条件艰苦、晋升渠道狭窄、经济待遇差,如果没有极其突出的才华、左右逢源的处世能力、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过硬的“关系”特别是单位领导、上级领导的赏识,则只能一辈子在基层默默无闻,难成大器,难成大事。一些刚到乡镇工作的年轻公务员往往会听到老同志讲“经验教训”:工作要踏踏实实地做,人情要用心地维系,要与领导、同事搞好关系,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坚持所谓的原则,毕竟印在纸上的规矩是死的,要适应基层、适应社会,否则,一定会被孤立、排斥,到了推荐先进、提拔晋升时,没人会给你投票。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干出成绩,让挑剔你的人也无话可说。如今,全面脱贫攻坚正挺进到关键阶段,乡村振兴战略正有序推进,正是基层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本领、大展身手的时候,要摒弃身上的书生意气,向老党员、老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涵养朴实作风,扑下身子干出年轻干部的精气神,要深信,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终会成栋梁。
让基层留得住人才。现实中,一些乡镇在选人用人上大搞不正之风,唯关系唯资历唯领导喜好,甚至实行“混编混岗”,让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任机关中层干部;一些善于溜须拍马、经营与领导关系却把工作搞一塌糊涂的人往往得到重用,一心专研工作干实事有实绩却不善讨好领导的老实人往往得不到重用,一些领导干部称之为“政治”,以致上行下效,不正之风肆意滋生、蔓延,影响了干部干事的积极性。“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正向激励的考核制度、重实干实效实绩的用人导向是基层留住年轻干部的关键。要着力根治基层用人乱象、用人腐败,匡正选人用人之风,构建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要严格落实职级并行、乡镇补贴等向基层倾斜的政策,从生活、工作和待遇上给予更多关怀和保障;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大对基层年轻优秀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重点和优先从具有长期和丰富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真正让年轻干部愿意长期留在基层、扎根基层、建设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