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6|回复: 0

祛除沉疴须打好生态修复“组合拳”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170

主题

2

回帖

944

积分

通讯员

积分
944
发表于 2018-7-9 11: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但当地长期以来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突出,过度放牧等局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十分突出。

甘肃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动真碰硬净化政治生态,研究制定打好生态修复“组合拳”,祛除沉疴,确保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稳中向好不断改善。

搬退结合,恢复植被。据了解,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部生态环境破坏突出表现在过度放牧、违法违规采矿和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等三个方面。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有149户牧民近五百人,过度放牧使得核心区域环境遭受严重破环,面临重大损失。人不走,畜牧业生产不停,保护就难以彻底,去年7月,核心区农牧民搬迁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各级党委政府齐心合力,使牧民们顺利搬迁,为了实现搬下来,留得住、过得好,各级党政一把手及分管领导“包保”1到2户搬迁户,上门宣讲搬迁补偿、技能培训等政策,耐心帮牧民算账,讲帮扶、讲发展前景等,并开展上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对搬迁牧民的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甘肃省为实现生态修复,采取“共性问题统一尺度,个性问题一矿(站)一策”的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内矿(站)实行关停退出。保护区内117项探采矿项目已经全部关停;保护区内共有水电站42座(33座已建成,9座正在建设),部分水电站存在审批手续不全、设计引水流量偏大、建设超设计工期、未按规定下泄流量等违规问题,对不同程度地加重了生态环境负担的十座水电站关停退出。搬退有效结合,有力地推进了植被恢复。牧民成了生态管护员,企业带领工人忙着种云杉,植被恢复成效显著,环境改善步入“正步走”模式。

修复保护、完善机制。目前,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已进入全面修复保护、全面巩固提升、全域监测监管的新阶段。主要抓好生态修复项目实施、长效机制建立等工作。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宁可经济发展速度慢一些,也不能以破坏环境。整改修复过程中,甘肃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和发展理念的转变非常明显。他们带头现场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召开会议50多次,研究整改举措等。实行现场没有治理恢复不放过、核查验收没有过关不放过等“六不放过”,确保整改整治质量。出台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等十大重点产业,有效助推“绿色革命”。

2017年11月30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加强问责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严厉问责,压实环保属地管理责任,着力完善部门间联合执法机制;构建生态环保信息监控系统和智慧水务监控系统,形成“天上看、空中探、地面查”的立体化生态环境监管格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全覆盖;构建执法联动机制,成立法院、检察院,建立起公安、环保、林业、水务、国土等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会商处置和案件移送制度,打好行业部门联合执法“组合拳”。祁连山生态保护步入“正步走”模式。

(作者:罗书祥)




上一篇:“我来当家”居民自治 让温情常驻社区
下一篇:扬帆新征程,践行新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6 17:44 , Processed in 0.285979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