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方向明确重点,强化外宣传展示良好中国形象 8月23日,全国外宣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24日 04 版) 对外宣传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十分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对外宣传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入推进,引领外宣工作取得了开创性、历史性成就。目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环境,更需要强化对外宣传工作,让世界看到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 一是要把握好对外宣传的方向和重点。对外宣传工作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传播正能量的原则。其重点应该向世界介绍我国当前发展和未来走向,努力使国际社会客观了解中国发展成就以及对世界的贡献;向世界阐释中国价值理念,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民主政治、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等取得的巨大进步和长足发展,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文化价值理念的理解和认同;积极宣传党与时俱进,不断增强生机活力,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理论和实践,充分说明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客观事实,通过积极宣介和展示我们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 二是要努力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各级党委政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应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开拓对外宣传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提高对外形象塑造和舆论引导水平,以外国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流和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力求实现“中国内涵、国际表达”。要坚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受众的特点,把我们的传播内容与国外受众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对外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既要全面准确地宣传我们党和政府的原则立场,又要充分考虑不同社会制度以及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受众的接受程度,不强加于人。 三是要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对外媒体实力建设,提高媒体采集传播和营销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中国传媒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去,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传播的范围,增强当代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强协调配合,整合社科、文学艺术、新闻、广播电视、出版、民族、侨务、体育、旅游等资源,推动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对外传播合力。 作者:夏万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