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里有想法,干事有办法,这是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一位在信访岗位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总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人问他有什么高招,他笑答:“哪有什么高招,无非是方式方法的问题。笑脸迎是见面礼,拉家常是基本功,谈感情是切入点,情理法是标尺线。”(8月23日,人民网)
重视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注重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干部的必修课。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方式方法好,上下级领导均满意,群众也满意,何乐而不为。
现实中,不乏苦干、埋头干的人。但有的人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结果却吃力不讨好。究其原因,是工作方法不对,没干到点子上。实践也一再证明,善谋工作方法,才能更好打开工作局面。一位基层干部讲过这样一件事:他曾多次劝说城郊一户居民,让其不要燃烧秸秆。但这户居民一直不肯配合。后来他了解到,居民不愿改变是认为烧秸秆做饭成本低。于是他为居民算了一笔账,如果改为用电或用气,一年成本不到400元,同时他又根据该户居民生活困难的情况,为其申请到500元的生活困难补助,就这样,问题迎刃而解。
注重工作方法,解决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上个世纪,河南林州的老百姓在抗旱自救中,经历了“生了不少法,作用都不大”的无奈,后来在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带领下,最终找到了“引漳入林”的方法,彻底解决了缺水难题。兰考在抗击风沙过程中,也曾有“人难胜天”的无力,但焦裕禄住在农民的草庵子里,蹲在牛棚里与人交谈,终于找到了治理风沙的办法,让盐碱地生长出绿荫成片的焦桐。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原调研员马善祥,从工作中总结出解决群众之间矛盾的60多种方法,目前“老马工作法”已成为全国调解员的学习范本。好方法来自哪里?杨贵、焦裕禄、马善祥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良策妙方,就在群众中间,就在实践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党员干部要注重为群众办事的好方法,一方面把基层当作最大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加强学习、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另一方面,网络时代要与时俱进。这样,党员干部就会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能成为解锁方法的“百宝箱”,在不断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李青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