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是具有技艺专长的人,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加工过程。他们执着坚守,不断雕琢产品、改善工艺,追求极致与完美,将毕生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自己所坚持的事业。他们身上这些优秀的品质,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就逐渐形成了为人们所敬佩和称道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古已有之。《庄子》中记载的“庖丁解牛”故事,齐白石画虾的故事,以及象征着中国古代手工艺人智慧和精湛技艺的鲁班的故事……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由此可见,在追求快节奏生活的当今社会,“工匠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和内涵。作为组工干部,面对抗在肩上的责任,压在膀上的重担,更应当不断打磨自身,以实际行动诠释组织部中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以“精”为贵,组工干部应锤炼“精雕细琢”的品质。工匠们在雕琢产品、改善工艺的过程中,对细节有极高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并在过程中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组织部门是精业务的模范部门,干部考察有严格的程序,工作材料要严密工整,会议布置要严谨规范等等,这些都是从事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组工干部要细细品味学习工匠精神中的“精”,在工作中不断磨炼锤炼自己“精雕细琢”的品质。做任何工作时都要摒弃“应该”“也许”“差不多”的心理,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韧劲,把手头上每一项工作、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精、做细、做扎实,确保自己经手的“产品”都是“精品”。 工匠精神以“新”蕴魂,组工干部应树立“开拓创新”的勇气。工匠们从来不会在专业领域中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而是不断奔跑在创新的道路上,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产品不被发展中的社会所淘汰。组织部门在推进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味地遵循守旧不利于党的前进与发展。面对党的建设迫切需要创新源头和新鲜血液的现状,组工干部就要在“工匠精神”中品味改革创新的内涵,不断培养自身创新意识,摒弃“怕出乱子”“怕担担子”的思想包袱,打破思维定势,主动接受新观念、研究新事物,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 工匠精神以“淡”明志,组工干部应培养“淡泊名利”的心态。工匠们坚持用心去做一件事,不追求名、不贪图利,只是追随本心,单纯地想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组织部门担负着为党的事业选拔干部的光荣使命,因此,在各种诱惑面前,组工干部尤其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组工干部要深入体味“工匠精神”中淡泊名利的内涵,坚守初心,埋头苦干,把全部心思用在做好本职工作上,用在服务祖国建设和发展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上,坦然面对个人升降去留,用一颗“平常心”看待手中的权利,不断打造信仰坚定、思想纯洁、作风过硬的良好组工干部形象。 作者:杨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