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召开全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经验交流会,推进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5月22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对于群众而言,对于乡土人才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就是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土专家”“田秀才”。他们没有拿国家性的津补贴,也没有一官半职,本身就是地地道道的普通群众,只不过他们确实身怀绝技,能够在某一个领域内给地方群众带来利益,能够帮群众切实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 在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发展这个大背景下,在农村人才极度匮乏的前提下,这些被群众耳熟能详的乡土人才就成为了香饽饽,成为了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子。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重视乡土人才,凸显乡土人才的作用,目的就是要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关注农村发展,注重农村人才的培养。 当然,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有些地方确实有一些乡土人才,但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也难以起到引领带头作用。因此,如果一味的凸显乡土人才的作用,反而是画蛇添足。有些地方乡土人才确实了得,并且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这些乡土人才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从这个角度而言,那就要用好用活这个优势资源。 乡土人才不只是一面旗子,一个牌子,关键要发挥乡土人才的聚合作用与引领作用。显然,这就需要地方领导干部深化认识、提高站位,深刻理解新时代乡土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乡土人才纳入地方性人才政策的范畴,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奋力开创新时代乡土人才发展的崭新局面。 从乡土人才本身的成长过程而言,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成长成熟起来的。从某种意义而言,乡土人才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匠人”,虽然他们的技术和水平达不到“大国工匠”高度,但他们身上所释放出来的工匠精神是实打实的。加强对乡土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进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这才是我们重视乡土人才的目的所在。 以乡土人才为发端,重视基层人才的培养与培育,加大对农村基层人才的引进,这既是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从农村的改革发展,还是从民生发展,都需要加大人才投入,都需要高擎人才这面旗帜。 (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