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一名群众在南昌市办理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时,因户籍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章是圆形章(俗称“圆章”),与社保关系所在地就业部门要求的条形章(俗称“方章”)不符,导致被拒。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南昌市人社部门安排专人办理,取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必须加盖专用条形章的规定,并梳理、修订和完善与“放管服”改革思路不相符的办法和细则(7月5日新华网)。 圆章?方章?笔者还是第一次听说章也有这样的区别,但是只要是章,不就能解决事儿吗?事实上,恰恰是这个章的“形状”,让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梗阻起来了,说好的便民服务也成了泡影。 一个部门、一个窗口、一枚印章是多少办事人心中的渴求,也是“放管服”的意义所在,不过,当“放管服”的要求下来了,在落实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服务并没有“迈开腿”,群众办事也还在受累。 因为“一章之形”让群众“办事难”是“最多跑一次”出现的新问题,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服务思维没有转变,服务重心没有倾斜的原因所致,缺乏倾听民声,缺少了解民意,才会让“放管服”的理念得不到实施。 服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服务应该是政府能够当好“店小二”,让群众有“回家”的感觉,有“满意”的答案,有“舒心”的旅程,这样的一种服务才是良性的服务形态,也才是“放管服”最好的注脚。 所以,服务应该要“迈开腿”,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让执政的理念坚持提质增效,以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自然能够让服务主动“跑起来”,让群众能够“一站式”办结,扫清群众办事的“痛点”,让群众更满意。(作者:婧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