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多读历史”的党员会如何?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东考察时,专程来到甲午海战故地刘公岛,来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蓬莱市。他语重心长地说:“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新华网,2018年7月5日)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习近平总书记把历史摆在了很高的位置,他从历史中汲取着别样的人生智慧和治国之道,更期待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通过读史,掌握历史文化的精神实质、核心内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谋求党的长远发展。 “多读历史”更知“来路”。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我们党在97年的奋斗历程中,历经磨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不变的初心。如同历史般,共产党人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初心,要谨记自己的誓言。近代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用鲜血与生命为后人铺平了前行的道路,“多读历史”牢记初心,党员才能对自己的“来路”更加清楚,才会深刻理解“来路”的艰险,才会督促自身像前辈一样在使命面前不推脱,在责任面前不退缩,无愧于共产党员的信仰追求。 “多读历史”更增“能量”。爱读历史的人,往往有着儒雅的气质、幽默的谈吐、不凡的见识,让人不自觉折服于他们的魅力。党员更会在读历史中,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多读历史”回望历史,党员才能懂得,要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不容易,贡献自己的力量坚持下去有多么重要。正在书写未来历史的广大党员干部,更需要重视学习历史、重视总结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方能凝聚党和国家发展的“能量”。 “多读历史”更保“清醒”。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定力和施政能力,提高谋事决策和干事创业水平,就要不断学习历史,学会对照、鉴别,汲取历史教训、保持头脑清醒,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历史会让人警醒,党员越明晰历史,就会越发感到自己在历史中的渺小,就能透过历史上的现象,读懂弄通国家、民族、党的发展历程的曲折性,就更能深刻地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最主要的位置、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目标,做“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经得起考验的人。 历史是不可能改变的,唯有深刻地了解历史,才能理性地认识当前,更能正确地把握将来。那些“多读历史”的党员,能够增长政治智慧、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综合素质,当历史的基因融入自己的血脉,就能让新时代的中国书写出更精彩的历史篇章。 作者:刘厚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