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激励干部担当有为 强化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强化科学有效的激励导向、强化鼓励担当的执纪导向……去年11月20日,中共广东省佛山市委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干部担当有为的若干意见》,出台了12条一揽子措施,激励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7月5日,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敢于担当,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如何激励干部担当有为,各地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具体要从以下两方面抓起。 一是以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选人用人。忠诚是为政之魂,干净是立身之本,担当是成事之要。充分运用纪检、巡视、审计、信访、干部年度考核等方面的成果,把好选人用人“入口关”。健全干部提拔审查核实机制,做到干部档案“凡提必核”,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严格按照制度、规矩和程序选人用人。 二是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和“不敢作为、不愿作为”消极心态。领导干部“干得多错的多”“不干不错”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他们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积极性,为了营造勇于担当、干事创业氛围,保护领导干部改革的积极性,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以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考核措施,为敢担当、敢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给想干事的干部吃一颗“定心丸”,为改革创新者放开手脚,激发他们改革创新的热情。同时要避免拿容错免责当“挡箭牌”和“保护伞”现象,真正做到三个区分开来。(作者:鲜衣怒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