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有力证明,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党员干部就会“丢魂”,就会“栽跟头”“吃大亏”。
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对党忠诚问题上,每个党员都必须纯粹。对党忠诚,不是附庸风雅的口号,而是党员干部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坚贞不渝、甚至奉献一切的信念和追求。 古人讲,“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从北宋程颐的“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到南宋岳飞的“精忠报国”;从明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清朝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忠诚,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元素。对于党员干部来讲,更应把对党和国家绝对忠诚置于立身修德、干事创业的首要位置。
忠者,赤诚无私,诚者,真心实意。对党员干部来说,讲忠诚就是要发自内心真心实意的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事业,并坚定不移为之奋斗终生,这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和工作的根本点。只有把绝对忠诚作为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原则,我们的人生才能方向明、走得正,生命才会有价值、有意义。
忠诚是做人之本,更是成功之基,它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纵观诸多落马的官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偏差,没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支撑,他们的人生信仰退了色,灵魂深处缺失了忠诚,使他们像没有掌舵的桨、没有灯塔的航海迷失在大海中说翻就翻。
在目前各种言论思潮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党员干部更要强化忠诚意识,把对党绝对忠诚融入生命和血液中,成为强大的信念支柱,无论顺境逆境都不改变。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天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不忘初心、不忘党恩,用钢铁意志、无私奉献诠释对国家的坚贞不渝,用强国志、报国情书写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作者:赵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