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干部支撑。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才能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古人言,“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选贤任能,应以“公”为要,做到公道正派。选人用人是一件大事,但知人善任却绝非易事。正因此,在干部考察选任的每一个环节,凡事都要出于公心,一切都应重视公论,切忌凭个人好恶下判断,依亲疏远近徇私情。反之,在此过程中,一旦为私利所迷、为诱惑所动、为人情所困,不仅难以服众,更会败坏风气。“公生明,偏生暗”。在选拔任用过程中,切实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才能让德才兼备的好干部脱颖而出,不断强化人才干事创业的正向激励。 重视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我们党一路走来,始终把选贤任能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与时俱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革命战争年代,着眼革命斗争需要,党大力培养选拔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毛泽东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着眼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党大力培养选拔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毛泽东在1957年召开的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着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大力培养选拔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邓小平指出,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 要注重培养选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干部。新征程上,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甚至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只有各级干部保持敢于斗争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才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把敢于善于斗争作为干部培养选拔的重要标准,注重使用那些具有顽强斗争精神、过硬斗争本领、经过重大斗争考验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在重大斗争面前明哲保身、爱惜羽毛、畏首畏尾、怯阵退缩的人。要注重培养选拔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干部。党的事业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作风导向,切实把那些自觉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选上来。 要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精准科学选用干部。选人用人,德始终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硬。要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坚持近距离考察、多角度分析、具体化评价,着重考察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觉悟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抓住干部重要行为特征深入分析甄别、从严核实把关,坚决防止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投机得逞。除了政治品德,德还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要全方位考察了解干部品行、作风、廉洁等方面的实际表现,对那些过不了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公德私德失范失守,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人,也不能用。我们党强调培养选拔干部以德为先,并不是说只看德就够了,还要看干部的才。要突出把好能力关,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着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把那些专业素养好、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善于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领导班子是干部队伍的龙头,班子建强了,就能把整个干部队伍带起来。要坚持个体强、整体优,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