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之一。 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等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强调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与城市文化建设的不同特征,为以赓续农耕文明为根基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风文明指明了方向。 从2013年到2023年,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就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出具体部署。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等传承发展。将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机结合,在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的基础上,通过盘活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