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对于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但不可否认,食品安全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次的鼠头鸭脖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指鼠为鸭”的做法更是让我们感到十分的荒谬。 其一,此次事件暴露了高校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堂吃出鼠头,说明该高校食堂在后厨管理、卫生、产品质量上存在严重问题,对学生身体健康有着严重影响,倘若此次事件没有被大众知晓,那该高校的食品安全问题何时能引起校方、相关部门的关注呢?我对此不免感到担忧。 其二,此次事件暴露了监管部门在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还不够到位。根据相关报道,该食堂出现异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那么在多次发现异物之后,依然未做到根本解决,这也从侧面透露出,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还存在漏洞。 其三,此次事件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原本是鼠头,相关部门偏要说成是鸭脖,在联合调查之后,又终于定性为鼠头。如此一波三折的调查经过,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鼠头鸭脖”事件愈演愈烈一方面是由于某些供应商缺乏自律意识,没有认识到食品安全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对于自身长久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作风存在问题,没有经过公开透明的调查,也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和解释,说到底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了防止此次事件再次发生,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规避。 第一,强化监管。加大对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对反面典型加大宣传,达到处理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第二,畅通渠道。畅通投诉的渠道,畅通电话、网站、公众号等渠道,公开透明的听取群众的意见,同时完善投诉处理的环节,每个处理环节应该规定相应的时间,做到透明公开处理,发挥群众力量,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食品环境。第三,公众监督。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日常的食品监管应该做到过程全公开、全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对于群众质疑要及时拿出合理的证据进行解释说明。 最后,相关商家要树立自律意识,相关部门也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只要生产方和监管方在思想上没有偏移方面,我相信食品安全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